策名网 > 取名字典 > 而字的意思-而字取名寓意

  • 而字拼音 ér
    而字五行
  • 而字部首
    而字繁体
  • 而字简体笔画 6
    而字繁体笔画 6
    而字康熙笔画 6
  • 而字结构 单一结构
    而字字性 偏女性
    而字推荐度 87%
姓名学寓意:古文中,而表示你,你的。形容有崇高的威望。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查询< >起名汉字搭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ér

  1.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下。

英语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德语 aber (Konj)​,dennoch, jedoch (Konj)​,und (Konj)​,Er (Eig, Fam)​,<表示“到”的意思> ,<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 ,<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 ,<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 ,<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 ,<把表示时间或方式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 ,<插在主、谓语之间、有“如果”的意思“> ,Radikal Nr. 126 = Bart, anheften; und dabei, und, aber, während (Sprachw)

法语 et,mais,tandis que,alors qu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ér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2. 而,颊毛也。——《说文》

ér

  1.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2) 表示并列关系
  3.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3) 表示递进关系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6. (4) 表示承接关系
  7.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苏轼《石钟山记》
  8. (5) 表示转折关系
  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0. (6) 表示假设关系
  11.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2.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13. 吾恂恂而起。——· 柳宗元《捕蛇者说》

ér

  1. (1) 你;你的 [you;your]
  2.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3.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4.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5.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6.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8. (2) 这样,此 [this]
  9.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0.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ér

  1.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2. 之与 ,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3.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4.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ér

  1.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3.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ér

  1. (1) 如,好象 [seem;like]
  2.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3. (2) 另见 néng
常用词组
不而 睋而 从而 俄而 蛾而 而此 而夫 而公 而何 而后 而还 而或 而降 而今 而况 而来 而立 而乃 而且 而上 而外 而往 而翁 而下 而已 而亦
基本词义

néng

〔名〕

  1. 通“能”。
  2. (1) 才能 [ability]
  3.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4.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5.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6.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7. (1) 能够 [can]
  8. 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9. 不逢汤武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10. (2) 另见 ér

國語辭典

ér

  1. 兩頰上的毛。《說文解字·部》:「,須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ér

  1. 你。《詩經·大雅·桑柔》:「嗟爾朋友,予豈不知作!」《左傳·定公十四年》:「夫差!忘越王之殺父乎?」
  2. 我。《戰國策·趙策一》:「豫讓拔劍三躍,呼天擊之曰:『可以報知伯矣。』」《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前日所以不許仲子者,徒以親在,今不幸母以天終,仲子所欲報仇者為誰?請得從事焉!」

ér

  1. 至、到。如:「自南北」、「自壯老」。
  2. 能、可以。《戰國策·齊策六》:「齊多知解此環不?」《淮南子·原道》:「行柔剛,用弱強。」

ér

  1. 之、的。《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過其行。」《淮南子·人間》:「虞之與虢,相恃勢也。」
  2.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下」。《易經·繫辭上》:「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孟子·盡心下》:「由孔子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ér

  1. 才、始。表時間。《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後歸爾。」
  2. 猶。《論語·陽貨》:「年四十見惡焉,其終也已。」《孟子·告子下》:「舜其至孝矣,五十慕。」

ér

  1. 和、與。《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哀樂樂哀,皆喪心也。」
  2. 並且。《書經·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惠,何憂乎驩兜?」《論語·學》:「學時習之,不亦說乎?」
  3. 則、就。《易經·繫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左傳·襄公十八年》:「諸侯方睦於晉,臣請嘗之。若可,君繼之。」
  4. 如、若。《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 因而、所以。《左傳·成公八年》:「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用師於齊,使歸諸敝邑。」漢·劉向《說苑·卷一九·脩文》:「情動於中,形於聲。」
  6. 然而、但是、卻。表轉折之意。《論語·學》:「其為人也孝弟,好犯上者鮮矣。」《孟子·離婁下》:「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未嘗有顯者來。」
  7. 尚且。《莊子·天道》:「夫天地至神,有尊卑先後之序,而況之道乎?」《淮南子·人間》:「夫一麑不忍,又何況於人乎?」

ér

  1. 用於句末,相當於「兮」、「罷了」。《詩經·齊風·著》:「俟我於著乎,充耳以素乎,尚之以瓊華乎!」《論語·微子》:「已!今之從政者殆!」
  2. 用於句首,相當於「豈」、「難道」。《論語·顏淵》:「為仁由己,由人乎哉?」《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事晉,未敢攜貳,況衛在君之宇下,敢有異志?」
  3.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無義。《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何能擇?」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而】 而·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0

  1.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正韻】如支切,音兒。【說文】頰毛也。【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註】之而,頰𩑔也。
  2. 又【玉篇】語助也。【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3.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傳】汝當安汝顏色。
  4.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箋】而亦如也。
  5.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箋】而,猶與也。
  6. 又【禮·檀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
  7.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論語】學而時習之。
  8.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9.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10.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11.  

說文解字

【卷九】【而】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如之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說文解字注》

(而)須也。象形,各本作頰毛也,象毛之形。今正。頰毛者,須部所謂𩒹須之類耳。禮運正義引說文曰:而,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知唐初本須篆下頤毛也。而篆下云須也。二篆相爲轉注。其象形,則首畫象鼻耑,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漿及頤下者。葢而爲口上口下之總名。分之則口上爲頾,口下爲須,須本頤下之專偁,頾與承漿與頰𩒹皆得偁須,是以而之訓曰須也。象形。引伸假借之爲語䛐,或在發端,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可釋爲然,或可釋爲如,或可釋爲汝。或釋爲能者,古音能與而同。叚而爲能,亦叚耐爲能。如之切。一部。周禮曰:作其鱗之而。𦒱工記梓人文。鄭云:之而頰𩑔也。戴先生云:鱗屬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此以人體之偁施於物也。按顧氏玉篇以而部次於毛毳冄之後,角皮之前。則其意訓而爲獸毛。絕非許意。凡而之屬皆从而。

字源字形

暂无字源信息

而字取名男孩名字

与而字同音的字

与而字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