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名网 > 取名字典 > 则字的意思-则字取名寓意

  • 则字拼音
    则字五行
  • 则字部首
    则字繁体
  • 则字简体笔画 6
    则字繁体笔画 9
    则字康熙笔画 9
  • 则字结构 左右结构
    则字字性 偏男性
    则字推荐度 96%
姓名学寓意:一般指准则,法则,制度,规定,模范,如以身作则。也指因果关系,就,如闻过则喜用作人名意指聪明、典范、讲原则、守规矩之义; 查询< >起名汉字搭配。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1. 模范:以身作~。
  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3. 效法:~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8. 与“”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英语 rule, law, regulation; grades

德语 Muster, Kriterium, Maßstab, Richtschnur, Standard (S)​,Regel, Vorschrift, Satzung (S)​,folgen, befolgen, sich nach etw. richten (V)​,Zählwort für Texten, Artikeln (Zähl, Lit)​,aber, nichtsdestoweniger, dann (Konj, Lit)​,Ze (Eig, Fam)

法语 règle,règlement,critère,norme,alors,donc,(conjonction exprimant un contraste avec ce qui précède)​ mais, alors qu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1. (1)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2. (2) 同本义 [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3. 则,等画物也。——《说文》
  4.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5.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6.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7.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8.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9.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
  10.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11. (3)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12. (4)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grade]
  13.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 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14. (5)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district about 300 square li]。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15. (6) 标准权衡器 [standard weighing device]
  16.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17. (7) 榜样 [example]。如:以身作则

  1. (1) 划分等级 [grade]
  2.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3. (2) 仿效,效法 [follow;imitate]。如:则先烈之言行
  4. (3) 做,作 [do]
  5.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6. <连>
  7. (1) 正相反 [but]
  8. 则无可用。——· 柳宗元《三戒》
  9. 则又望其真。——· 林觉民《与妻书》
  10. (2) 又如:人皆好名,我则不然;则不(不但,不止)
  11. (3) 表示相反或对照 [however]
  12. 则耻师焉。——· 韩愈《师说》
  13. (4) 又如:今则不然
  14. (5) 表示平列关系 [and]
  15. 则桃李冬实。——· 沈括《梦溪笔谈》
  16. 则桃李夏荣。
  17. (6) 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if]
  18.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
  19. (7)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though]
  20. 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隔江斗智》
  21. 〈副〉
  22. (1) 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so]
  23.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24. 则明月斜挂。——·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5. 则绿草如茵。
  26. 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
  27. (2) 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then]
  28. 则难者亦易矣。——·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9. 则易者亦难矣。
  30. 则治之如所言。——· 方苞《狱中杂记》
  31. (3)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immediately]
  32.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3. (4)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only]
  34.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35. (5) 又如: 则除(唯有, 只有); 则索(只好; 须得); 则情(只好管); 则故(只管,只顾)
  36. (6) 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already]
  37. 客则鼾睡。——· 魏禧《大铁椎传》
  38. 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39. (7) 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instead;on the contrary]
  40. 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41. 〈量〉
  42.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1. (1) 划分等级 [grade]
  2.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3. (2) 仿效,效法 [follow;imitate]。如:则先烈之言行
  4. (3) 做,作 [do]
  5.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6. <连>
  7. (1) 正相反 [but]
  8. 则无可用。——· 柳宗元《三戒》
  9. 则又望其真。——· 林觉民《与妻书》
  10. (2) 又如:人皆好名,我则不然;则不(不但,不止)
  11. (3) 表示相反或对照 [however]
  12. 则耻师焉。——· 韩愈《师说》
  13. (4) 又如:今则不然
  14. (5) 表示平列关系 [and]
  15. 则桃李冬实。——· 沈括《梦溪笔谈》
  16. 则桃李夏荣。
  17. (6) 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 [if]
  18.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史记·高祖本纪》
  19. (7)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though]
  20. 元帅此计好则好,则怕瞒不过诸葛孔明。——《隔江斗智》
  21. 〈副〉
  22. (1) 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so]
  23.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24. 则明月斜挂。——·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5. 则绿草如茵。
  26. 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
  27. (2) 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then]
  28. 则难者亦易矣。——·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9. 则易者亦难矣。
  30. 则治之如所言。——· 方苞《狱中杂记》
  31. (3)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immediately]
  32.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3. (4)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only]
  34.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35. (5) 又如: 则除(唯有, 只有); 则索(只好; 须得); 则情(只好管); 则故(只管,只顾)
  36. (6) 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already]
  37. 客则鼾睡。——· 魏禧《大铁椎传》
  38. 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39. (7) 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instead;on the contrary]
  40. 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41. 〈量〉
  42.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1. (1) 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so]
  2.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则明月斜挂。——·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 则绿草如茵。
  5. 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
  6. (2) 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then]
  7. 则难者亦易矣。——·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8. 则易者亦难矣。
  9. 则治之如所言。——· 方苞《狱中杂记》
  10. (3)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immediately]
  11.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2. (4)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only]
  13.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14. (5) 又如: 则除(唯有, 只有); 则索(只好; 须得); 则情(只好管); 则故(只管,只顾)
  15. (6) 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already]
  16. 客则鼾睡。——· 魏禧《大铁椎传》
  17. 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18. (7) 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instead;on the contrary]
  19. 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20. 〈量〉
  21.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1. (1) 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 [so]
  2. 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则明月斜挂。——·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 则绿草如茵。
  5. 则人物必有概范。——蔡元培《图画》
  6. (2) 表示前后两事时间相距很近,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即”“便” [then]
  7. 则难者亦易矣。——·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8. 则易者亦难矣。
  9. 则治之如所言。——· 方苞《狱中杂记》
  10. (3)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immediately]
  11.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2. (4) 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只” [only]
  13.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荀子》
  14. (5) 又如: 则除(唯有, 只有); 则索(只好; 须得); 则情(只好管); 则故(只管,只顾)
  15. (6) 对已然或发生的事强调。可译为“都”“已经”“原来” [already]
  16. 客则鼾睡。——· 魏禧《大铁椎传》
  17. 则学校大备。——蔡元培《图画》
  18. (7) 表示让步,可译为“倒”“倒是” [instead;on the contrary]
  19. 则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20. 〈量〉
  21.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1. 多用于文章或艺术品,相当于“章”“条”。如:新闻一则;寓言四则
常用词组
八则 百则 本则 变则 不则 表则 朝则 垂则 才则 差则 常则 淳则 赐则 等则 帝则 丁则 多则 典则 定则 反则 罚则 法则 分则 风则 附则 否则

國語辭典

  1. 依照等级划分物体。《说文解字·刀部》:「,等画物也。」
  2. 效法。《孟子·滕文公上》:「惟天为大,惟尧之。」《史记·卷二·夏本纪》:「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禹。」
  3. 做。参见「则甚」、「则声」等条。

  1. 法度、规章。如:「法」、「细」、「税」、「青年守」。《书经·五子之歌》:「有典有,贻厥子孙。」
  2. 规范、榜样。如:「以身作」。《诗经·大雅·抑》:「敬慎威仪,维民之。」
  3. 量词。计算文字分项段落的单位。如:「一消息」、「三寓言」、「试题二」、「新闻五」。
  4. 姓。如汉代有长。

  1. 便、就。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退。」《诗经·召南·草虫》:「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降。」《镜花缘·第一二回》:「酒过一、二巡,上小盘小碗。」
  2. 表示平列、对待的关系。《论语·学而》:「弟子入孝,出悌。」
  3. 只、仅。《荀子·劝学》:「口、耳之闲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端云孩儿该打呵,看小生面骂几句。」
  4. 却、而。如:「欲速则不达。」《孟子·梁惠王下》:「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5. 如果。《左传·僖公七年》:「心则不竞,何惮于病?」
  6. 是、乃是。《孟子·公孙丑下》:「此寡人之罪也。」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则”字头,请参考“則”字。)

【子集下】【刀】 則·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7

  1. 〔古文〕𠟻𠟭𠞋𠟔【唐韻】【正韻】子德切【集韻】【韻會】卽德切,𠀤音側。【說文】則等畫物也。从刀貝。貝,古之物貨也。【徐曰】則,節也。取用有節,刀所以裁制之也。
  2. 又【玉篇】法也。【爾雅·釋詁】則,常也。【疏】謂常禮法也。【周禮·天官·冢宰】以八則治都鄙。【鄭註】則,法也。
  3. 又【增韻】凡制度品式皆曰則。【書·說命】明哲實作則。
  4. 又天理不差曰則。【易·乾卦】乃見天則。【詩·大雅】順帝之則。
  5. 又法其可法者曰則。【書·無逸】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田。【註】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詩·小雅】君子是則是傚。
  6. 又【周禮】五命賜則註:地未成國之名。
  7. 又夷則,七月律名。【前漢·律歷志】則,法也。言陽氣法度,而使隂氣夷當傷之物。
  8. 又【韻會】助辭,又然後之辭。【論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未收录“则”字头,请参考“則”字。)

【卷四】【刀】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等畫物也。从刀从貝。貝,古之物貨也。𠟻,古文則。𠞋,亦古文則。𠟭,籒文則从鼎。子德切

《說文解字注》

字源字形

则字字源

则字取名男孩名字

与则字同音的字

与则字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