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名网 > 取名字典 > 后字的意思-后字取名寓意

  • 后字拼音 hòu
    后字五行
  • 后字部首
    后字繁体
  • 后字简体笔画 6
    后字繁体笔画 9
    后字康熙笔画 9
  • 后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后字字性 偏男性
    后字推荐度 69%
姓名学寓意:指君主,帝王,后指君王的正妻;也指位置,时间和次序。用作人名意指高贵、霸气正义、有学问之义;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
  2. 帝王的正妻:皇~。太~。
  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
  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相对:~窗户。~面。~学。~缀。~进。
  5. 时间较晚,与“”相对:日~。~福。~期。
  6. 指次序,与“”相对:~排。~十名。
  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
  8. 姓。

英语 queen, empress, sovereign

德语 Kaiserin (S)

法语 arrière,descendant,descendance,génération future,reine,derrière,après,ensuit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hòu

  1. (1)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 (2) 同本义 [sovereign]
  3. 后,继体君也。——《说文》
  4.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5.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6.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7.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8.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9. 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10.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11. (3) 帝王的妻子 [empress;queen]
  12.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13.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独断下》
  14. 又如:后族(皇后的亲族);后党(清末慈禧一派;皇后、太后的亲族或与皇后、太后利害关系一致的人所结成的政治集团)
  15. (4) 古代指列国诸侯 [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16. 肆觐东后。——《书·舜典》郑玄注:“东后,东方之诸侯也。”
  17. (5) 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high official]
  18. 赫赫明后,柔嘉维则。——· 李翕《西狭颂》
  19. 岂知吾后意,忧此毗陵最。—— 前蜀· 贯休《上孙使君》
  20. (6) 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the earth]
  21. 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周礼·大宗伯》
  22. 又如:后皇(后土与皇天);后缗(地神)
  23. (7) 姓。如:后缗(夏少康的母亲)

hòu

  1. (1) (会意。金文,从“彳”( 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 yāo,小),从“攵”( 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2. (2) 同本义 [be(or come,arrive)late]
  3. 後,迟也。——《说文》
  4. 非敢後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5. 子路从而後。——《论语·微子》
  6. 兄弟之後生者。——《仪礼·有司後》
  7. 臣闻命後。——《左传·定公八年》。注:“晚也。”
  8. 收气乃後。——《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後,不及时也。”
  9. 知古则可知後。——《吕氏春秋·长见》。注:“来也。”
  10. 又如:随后就来;落后;殿后(行军走在最后)
  11. (3) 承继 [inherit]
  12. 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商君书》
  13. hòu
  14. (1) 后代,子孙 [male offspring]
  15. 式救尔後。——《诗·大雅·瞻卬》
  16. 为人後者为之子也。——《礼记·杂记》
  17.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代。——《史记·项羽本纪》
  18. 求太监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9. 又如:无后;绝后;后叶(后代);后胤(子孙,后裔);后戒(后人的鉴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绝(没有后代)
  20. (2) 后世 [posterity]
  21. 如:后镜(后世的借镜);后后烈(流传后世的业绩);后叶(后世);后报(来世受报应)
  22. (3) 次序在后 [later]
  23.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
  24. 后岁余。——《聊斋志异·促织》
  25. 从诸君子之后。——· 梁启超《谭嗣同传》
  26. 惟恐或后。——· 周容《芋老人传》
  27. (5) 指肛门 [anus]
  28. 如:后庭(肛门);后窍(肛门)
  29. hòu
  30.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later;after]
  31.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32.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3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34.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35.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36.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37. 后遂不复至。——· 魏禧《大铁椎传》
  38. 花朝节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9.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40.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41. (2) 后面,位置在后 [behind;back]
  42.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43.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44. 近出前后。——· 柳宗元《三戒》
  45.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46. 恐前后受其敌。
  47. 转视积薪后。
  48. 以攻其后。
  49.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hòu

  1. (1) (会意。金文,从“彳”( 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 yāo,小),从“攵”( 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2. (2) 同本义 [be(or come,arrive)late]
  3. 後,迟也。——《说文》
  4. 非敢後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5. 子路从而後。——《论语·微子》
  6. 兄弟之後生者。——《仪礼·有司後》
  7. 臣闻命後。——《左传·定公八年》。注:“晚也。”
  8. 收气乃後。——《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後,不及时也。”
  9. 知古则可知後。——《吕氏春秋·长见》。注:“来也。”
  10. 又如:随后就来;落后;殿后(行军走在最后)
  11. (3) 承继 [inherit]
  12. 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商君书》
  13. hòu
  14. (1) 后代,子孙 [male offspring]
  15. 式救尔後。——《诗·大雅·瞻卬》
  16. 为人後者为之子也。——《礼记·杂记》
  17.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代。——《史记·项羽本纪》
  18. 求太监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9. 又如:无后;绝后;后叶(后代);后胤(子孙,后裔);后戒(后人的鉴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绝(没有后代)
  20. (2) 后世 [posterity]
  21. 如:后镜(后世的借镜);后后烈(流传后世的业绩);后叶(后世);后报(来世受报应)
  22. (3) 次序在后 [later]
  23.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
  24. 后岁余。——《聊斋志异·促织》
  25. 从诸君子之后。——· 梁启超《谭嗣同传》
  26. 惟恐或后。——· 周容《芋老人传》
  27. (5) 指肛门 [anus]
  28. 如:后庭(肛门);后窍(肛门)
  29. hòu
  30.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later;after]
  31.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32.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3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34.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35.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36.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37. 后遂不复至。——· 魏禧《大铁椎传》
  38. 花朝节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9.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40.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41. (2) 后面,位置在后 [behind;back]
  42.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43.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44. 近出前后。——· 柳宗元《三戒》
  45.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46. 恐前后受其敌。
  47. 转视积薪后。
  48. 以攻其后。
  49.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hòu

  1. (1) 后代,子孙 [male offspring]
  2. 式救尔後。——《诗·大雅·瞻卬》
  3. 为人後者为之子也。——《礼记·杂记》
  4.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代。——《史记·项羽本纪》
  5. 求太监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6. 又如:无后;绝后;后叶(后代);后胤(子孙,后裔);后戒(后人的鉴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绝(没有后代)
  7. (2) 后世 [posterity]
  8. 如:后镜(后世的借镜);后后烈(流传后世的业绩);后叶(后世);后报(来世受报应)
  9. (3) 次序在后 [later]
  10.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
  11. 后岁余。——《聊斋志异·促织》
  12. 从诸君子之后。——· 梁启超《谭嗣同传》
  13. 惟恐或后。——· 周容《芋老人传》
  14. (5) 指肛门 [anus]
  15. 如:后庭(肛门);后窍(肛门)
  16. hòu
  17.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later;after]
  18.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19.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20.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21.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22.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23.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24. 后遂不复至。——· 魏禧《大铁椎传》
  25. 花朝节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6.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7.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28. (2) 后面,位置在后 [behind;back]
  29.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30.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31. 近出前后。——· 柳宗元《三戒》
  32.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33. 恐前后受其敌。
  34. 转视积薪后。
  35. 以攻其后。
  36.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hòu

  1.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later;after]
  2.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3.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4.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5.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6.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7.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8. 后遂不复至。——· 魏禧《大铁椎传》
  9. 花朝节后。——· 袁宏道《满井游记》
  10.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11.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12. (2) 后面,位置在后 [behind;back]
  13.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14.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15. 近出前后。——· 柳宗元《三戒》
  16.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17. 恐前后受其敌。
  18. 转视积薪后。
  19. 以攻其后。
  20.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常用词组
邦后 并后 白后 背后 持后 产后 赤后 储后 出后 川后 此后 次后 殿后 敌后 东后 短后 断后 二后 尔后 而后 藩后 废后 风后 副后 顾后 宫后

國語辭典

hòu

  1. 在時間上與「先」、「前」相對。《禮記·曲禮下》:「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
  2. 在空間、位置上與「前」相對。如:「背」、「村」、「敵」、「幕」、「向轉」、「懲前毖」。《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之木而弗殊。」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不見來者。」
  3. 子孫。如:「名人之」。《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漢·鄭玄·箋:「,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4. 姓。如五代時後漢有後贊,清代有後禮。

hòu

  1. 時間較晚的、未來的。如:「後天」、「後代」、「前因後果」。
  2. 次序、位置近末尾的。如:「排」、「半段」、「後院」、「後門」。

hòu

  1. 遲、晚。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hòu

  1. 落後。《論語·雍也》:「非敢也,馬不進也。」《韓非子·喻老》:「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
  2. 延緩、趕不上。《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其食。」
  3. 摒棄、排除。《漢書·卷五一·鄒陽傳》:「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楚王、胡亥之聽。」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后”字头,请参考“後”字。)

【寅集下】【彳】 後·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6

  1. 〔古文〕𨒥𢔏【唐韻】【正韻】胡口切【集韻】【韻會】很口切,𠀤音厚。【說文】遲也。从彳幺夂者,後也。【徐鍇曰】幺,猶𦌾躓之也。【玉篇】前後也。【廣韻】先後也。【詩·小雅】不自我先,不自我後。
  2. 又後嗣也。【禮·哀公問】子也者,親之後也。【書·蔡仲之命】垂憲乃後。【左傳·桓二年】臧孫達其有後于魯乎。
  3. 又【集韻】亦姓。
  4. 又【韻會】然後,語辭。
  5. 又【廣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韻會】【正韻】胡茂切,𠀤厚去聲。【增韻】此後於人,不敢先而後之,先此而後彼之後也。【老子·道德經】自後者,人先之。【論語】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6. 又【詩·大雅】予曰有先後。【傳】相導前後曰先後。
  7. 又【廣雅】娣姒,先後也。【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於先後宛若。【註】兄弟妻相謂曰先後,古謂之娣。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爲妯娌。
  8. 又叶後五切,胡上聲。【揚雄·趙充國圖畫頌】在漢中興,充國作武。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說文解字

(康熙字典未收录“后”字头,请参考“後”字。)

【卷二】【彳】

《說文解字》

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永兵切

遲也。从彳幺夊者,後也。𨒥,古文後从辵。胡口切〖注〗徐鍇曰:“幺,猶𦌾躓之也。”

《說文解字注》

(後)遲也。从彳幺攵。幺攵者,後也。各本奪二字,今補。幺者小也。小而行遲,後可知矣,故从幺攵會意。胡口切。四部。

(𨒥)古文後。从辵。

字源字形

暂无字源信息

后字取名男孩名字

与后字同音的字

与后字同部首的字